北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五柳七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甚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甚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跑到灌江口偷了二郎神的家,扬言二郎神庙“已姓孙”了。二郎神姓啥,确实有争议。
借孙悟空的口,《西游记》道出二郎神姓杨,还是玉帝外甥,但没说二郎神叫什么,因为《封神演义》,杨戬之名才广为人知。
此外,二郎神之姓还有数说:
姓李。蜀守李冰次子。随父治水斩蛟,修都江堰。四川灌州有离堆山,李冰曾“凿离堆以避沬水之害”。
杨戬,封号清源妙道真君,民间俗称二郎神。
姓赵。隋朝嘉州太守(今四川眉山)赵昱。《西游记》《封神演义》称杨戬为清源妙道真君,这是宋真宗封给赵昱的。
姓邓。东晋猛将邓遐。襄阳城北沔水中有蛟,邓遐曾拔剑斩蛟。
历史学家张政烺认为,二郎神或起源于唐时佛教传说中的“独健二郎”,其父是毗沙门天王。毗沙门天王是托塔李天王的原型,照这么说杨戬就成了哪吒的二哥。
电影《新神榜:杨戬》上映,二郎神坐在蒸汽飞船上吹口琴,给沉香当了一把好“二舅”,二郎神的传说包上一层蒸汽朋克的外衣,没什么不可以的。
当年史学家顾颉刚用“层累说”研读上古神话,被鲁迅先生嘲为“鸟头先生”。神话传说本就是东一嘴西一嘴,古今堆叠。层层剥开,很像剥洋葱。
电影《新神榜:杨戬》海报
二郎神可是颜值担当
历史学家李思纯认为杨戬原型可能是南北朝时氐(dī)族名将杨难当,氐王杨盛之次子。氐人崇尚三目神,“剠额为天”,相当于给自己开“天眼”。另一同族同源的说法来自五代《治水记》,氐族巫师杨磨“有神术,能伏龙虎”,曾辅佐李冰修筑都江堰。杨戬成了“法师流”。
蚕丛是古蜀国的开国君主,清代《灌江备考》载:“二郎为蚕丛之后,故额上有一纵目”。杨戬开天眼的说法,均见诸清代典籍。从天眼一事反推二郎神出身,不太站得住。
清光绪《绣像封神演义》杨戬
据说四川二郎神像多跷二郎腿,因此有了“二郎腿”的说法。相传当年大禹治水,患得“偏枯“(偏瘫),这么坐大概舒服一些,大禹走路有点瘸,被称为禹步。跷二郎腿的二郎神像,查无实例,跷二郎腿的菩萨像还真有,如北齐刘氏造石思惟菩萨像。
三只眼、二郎腿,让二郎神显得古怪。纵观二郎神的各种记载,其实二郎神一直是天界的颜值担当。
二郎显圣真君 中国神话体系中杨戬身份比较尊贵,他是玉皇大帝妹妹瑶姬的儿子,后来师从玉鼎真人学艺,修炼九转神功,在封神大战中屡立奇功。封神大战之后,杨戬并未阵亡,是为数不多的肉身成圣的七人之一。肉身成圣,即超脱出。
《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是“仪容清秀貌堂堂,两耳垂肩目有光”的武小生,而老动画《大闹天宫》,只一点不好,把二郎神变成了哇呀呀叫的大花脸。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有一桩公案《勘皮靴单证二郎神》。案情很曲折,只简述二郎神形象的几处关要。
书中先表,宋徽宗原是李煜转世。一日宋神宗看李后主画像,“见李后主凤神体态,有蝉脱秽浊、神游八极之表,再三赞叹。后来便梦见李后主投身入宫,遂诞生道君皇帝。”
神像衣服没穿对
宋宫内有位夫人,名为韩玉翘,一直未得徽宗宠幸,不想惹下一场大病。韩玉翘是殿前太尉所进奉,徽宗遂让她回太尉府中养病。太尉好巧不巧,名叫杨戬。
他在传说中是二郎神的名字,也叫清源妙道真君,灌口二郎,灌口神,赤城王,昭惠灵显王,惠民大帝,万天川主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崇应惠民大帝,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等等,总的来说,他是神话人物里边,一。
杨戬史有其人,是宋徽宗宠信的宦官。据《宋史》,杨戬“主掌后苑,善测伺人主意”,而且敛财有术。杨戬死于宣和三年,大概是侥幸死得早,未入臭名昭著的“宣和六贼”之列。
说回《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韩玉翘某日去二郎神庙许愿,只见二郎神像“头裹金花幞头,身穿赭衣绣袍,腰系蓝田玉带,足登飞凤乌靴”,这么一个泥胎就让韩玉翘“目眩心摇”,于是动了春心,自言嫁人就嫁二郎君。
二郎庙庙官孙神通恰巧听到,遂假扮二郎神和韩夫人私会。这一冒犯天眷的重案最终得破,宋徽宗很是大度,让韩玉翘改嫁良民为婚。
《西游记》中孙悟空同样假扮过二郎神,此类故事或有明代中后期打击淫祠运动的历史背景。
明时常熟县有座二郎神庙,祭祀的是李冰之子。1498年,时任县令杨子器认为“(二郎神庙)地位高爽,堂宇宏丽,然非列诸祀典者,每岁赛会,靡费不赀,而僭拟帝王仪从,深可怪也”。于是用当地名宦的塑像取代了二郎神像,二郎神庙更名为“报功祠”。
一句“僭拟帝王仪从”,神像就因着装问题被拿下了。明末理学兴盛,江南地区毁淫祠,基本是由支持阳明学说的地方官绅发起,以此推行教化、移风易俗。杨子器是这波毁祠行动的急先锋,其任昆山知县时就曾“毁城市乡村庵院、神祠约百余所”(《菽园杂记》)。
王阳明曾盛赞杨子器的行动,“远近方以是烨”。
不小心被抬成了祖师爷
最终,杨子器白忙活一场。十六年后二郎神庙“祀真君如故”,当地人向官府申诉,二郎神庙中的“真君”在方志中更名为赵昱。杨子器又曾在常熟毁过温将军(或来自《北游记》中的“瘟元帅”)庙,改祀当地名士何孝廉,结果该庙“瓦木不存,湫秽实甚”,何孝廉不知所终,温将军在清嘉庆时倒被“请入祀典”。
明万历年间江西宜黄梨园业鼎盛,汤显祖时为领袖人物。汤显祖撰《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尊二郎神为戏神:“予闻清源,西川灌口神也。为人美好,以游戏而得道,流此教于人间。”
汤显祖向来和宋明理学格格不入,拉二郎神当戏伶的祖师爷,即是对明末理学的变相抗议。
清初李渔在《比目鱼》中一样认二郎神为“一教宗主”:“凡有一教,就有一教的宗主。二郎神是我做戏的祖宗,就像儒家的孔夫子,佛教的如来佛,道教的李老君。”
在传说中二郎神忙着治水、劈山、伐纣,看起来和梨园并无渊源,一不留神当上了祖师爷。个中缘由,要从他的发家地“灌口”挖起。
五代时蜀地先后为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所割据。两大外来势力纷纷封赠李冰,给川主加官晋爵,希望借助本土神明来稳固蜀地统治。
明 慈圣皇太后款《监门清源妙道真君》(局部)首都博物馆藏
大搞二郎神“模仿秀”
前蜀末帝王衍别出心裁,出巡时装扮成二郎神模样,“戎装披金甲,珠帽锦袖,执弓挟矢。百姓望之,谓如灌口神”,演技到位。
后蜀末帝孟昶有样学样,继续搞服化道这一套。
模仿秀有穿帮的时候。《蜀梼杌》载,孟昶让教坊操练“灌口神队”斗龙大戏,排演之时,“大水漂城”“溺数千家”,孟昶只好下了《罪己诏》。
宋灭后蜀,孟昶无条件投降,被押入汴梁,仅七日即亡故。史载花蕊夫人有二,一是前蜀王建宠妃,人称小徐妃;一是孟昶宠妃,也姓徐(又有说姓费的)。相传后蜀的花蕊夫人被宋太祖强占,明代《金台纪闻》载:“世所传张仙像者,乃蜀王孟昶挟弹图也,初花蕊夫人入宋宫,念其故主,偶携此图,遂悬于壁,且祀之谨。一日,太祖幸而见之,致诘焉。夫人诡答之曰:此我蜀中张仙神也,祀之能令人有子,非实有所谓张仙也。”这事有两个版本,一说花蕊夫人谎称画的是灌口二郎,一说画的是张仙(指唐代眉山道士张远霄)。
北宋初依照唐制建立教坊,从蜀地乐工中遴选了139人。这些乐工因念故主,故而时有偷偷祭祀的活动。《十国春秋》记载,花蕊夫人其实逃至福建崇安,去世时随行乐师作南音名曲《三奠酒》以祭之。给赵匡胤看画像的,是花蕊夫人的替身。至今泉州南音界仍视孟昶为祖师,每年有春秋两祭。
二郎神,本名杨戬。又称二郎显圣真君、灌口二郎、二郎真君、灌江神、赤城王、清源妙道真君等等,是民间信仰和道教的神祇人物。民间多认为他是一位与水利、农耕、防止水灾有关的神,甚至是水神,有些戏班说二郎神就是戏神老。
据清代杨懋建的说法,因《西游记》影响,杨戬成了“天帝贵戚”,清代戏曲行业转祀“老郎神”,一般认为是唐玄宗,唐玄宗和孟昶都行三,都好戏,李三郎平替了孟三郎。老郎神还有唐庄宗一说,给老郎神上香的必须是丑角,唐庄宗最爱演丑角,因此梨园以丑角为尊。反正祖师爷起步都是当过皇帝的,二郎神姓孟就说得通。
孟昶不能算“昏君”
穿黄衣、背弹弓、外带条狗,二郎神、孟昶和张仙在宋代撞了脸,让人傻傻分不清。
杨戬,清源妙道真君,通常被当作传说里二郎神的名字,又称万天川主清源妙道二郎显圣真君崇应惠民大帝,清源妙道护国真君川蜀大帝威灵显化天尊,威灵显圣大天尊, 是神仙与凡人结合而生。杨戬不仅神威显赫、法力无边、善猎能战。
据说赵匡胤信了花蕊夫人,让后宫都挂张仙像,应该只是野史戏说。张仙(孟昶)像还能用来求子?苏洵现身说法,表示真的很灵。苏洵在《题张仙画像》中说,一年重阳,自己在眉州一道观中见到一幅张仙画像,笔法清奇,于是用玉环换了画像。“每旦必露香以告,逮数年,乃得轼,又得辙,性皆嗜书。”那时苏洵初至眉州,可能还不了解眉州风俗,当地人都知道张仙像画的是二郎神。
回头看《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中讲徽宗出生的桥段,像不像苏洵生子的同人文?
五代时有两位后主,一是李煜,一是孟昶。“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相见欢》的作者是哪位后主,历来就有争论。
孟昶有才气,是丝竹管弦的行家。《蜀梼杌》载:“(昶)宴后苑,放士庶入观,时俳优有唱《康老子》者,昶同李昊等其曲所出,昊不能对。”《温叟词话》说“(孟)昶美丰仪,喜猎,善弹,好属文,尤工声曲”,正对上二郎神“为人美好”的评价。
孟昶主蜀,“是时蜀中久安,斗米三钱,国都子弟不识菽麦之苗,金币充实,弦管诵歌,盈于闾巷;合筵社会,昼夜相接”(《十国春秋》)。孟昶被视为昏君,可能是史家对亡国之君的刻板叙事。欧阳修著《新五代史》说:“(后蜀)君臣务为奢侈以自娱,至于溺器,皆以七宝装之”,说来说去孟昶生活奢靡的罪证就是一个尿盆,史称“七宝溺器”。
大宋中了“二郎”的咒
宋人称赞孟昶的声音不少。如《邵氏见闻录》说“昶治蜀有恩,国人哭送之(入宋)”,《野人闲话》说“后主性多明敏,孝慈仁义”。
起义失败之后,蜀地二郎神庙祭祀活动一度被查禁。二郎神的形象毕竟深得蜀地人心,禁而不绝。至宋真宗时地方官抬出了“赵昱”来当清源妙道真君,让二郎神改了姓。赵昱斩蛟治水的故事,出自《龙城录》,是宋人假托柳宗元之名而现编的。
杨戬,神话人物,俗称二郎神(灌口二郎) [174] 、杨二郎,尊号清源妙道真君、二郎显圣真君、二郎大帝 [5] 、川主 [6] 、崇宁护国真君、道济鸿钧天尊 [9] 、惠民大帝君 [11] 、川王大帝护国佑民天尊、清源妙。
宋徽宗时,二郎神庙在汴梁香火鼎盛。《东京梦华录》载,“六月二十四日,州西灌口二郎生日最为繁盛,庙在万胜门外一里许”。南宋时朱熹酸溜溜地说,这种怪现状都是徽宗好道所致。
花蕊夫人擅诗词,宋太祖见到花蕊夫人,让她现场作诗。花蕊夫人随口吟道:“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此诗可谓神预言,哀怨的虽是后蜀,当作靖康之难的兆示也不违和。
政和七年,诏修神保观,俗所谓二郎神者。京师人素畏之,自春及夏,倾城男女负土以献,揭榜通衢,云某人献土;又有饰形作鬼使,巡门催纳土者。或以为不祥,禁绝之。后金人斡离不围京师,其国谓之二郎君云。
此谓“徽宗之谶”,见于宋史。
京师人春夏两季负土以献二郎,最后献出半壁江山。斡离不是金兀术的哥哥,完颜阿骨打的二儿子。斡离不长什么样?史书说他“面相丰腴似佛像”,又一个二郎。(责任编辑:沈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