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身上的领导素质?这些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一世之才,就是从刘邦起兵就跟随他,同甘苦共患难,始终如一的人,比如萧何;第二类是一时之才,就是在刘邦夺取天下的某些关键阶段,效力于刘邦的人,像韩信、彭越、那么,刘邦身上的领导素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是完美的,刘邦身上也有优点,他非常的爱护人才,懂得礼贤下士,所以引来了很多能人贤者的追随。
刘邦知人善任,能听取下属意见,而且用人不疑。自沛县一亭长起兵,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弱胜强,最终统一天下。经纪上能于民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在文化上结束了秦朝的压制政策,开创了兼容并包的时代。
刘邦一开始只是一个小混混,在建立汉朝之前,最大的官职也就是做了个泗水亭的亭长,但是刘邦却能得到那么多有志之士的跟随,这和刘邦的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而且刘邦意志比较坚定,是一个合格的领袖,做事有分寸,能得到众人的信服,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刘邦卖命,最终建立汉朝,成就了一番帝业。
一、刘邦能使众人信服。刘邦还是泗水亭的亭长时候,秦始皇修建陵墓,需要大量的工人,于是刘邦就押送这么劳役去往秦始皇陵。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有去无回的结局,所以刘邦就想办法逃跑了,没有想到,刘邦的逃跑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众人逃走之后,刘邦索性就放了众人,让他们回家去。刘邦的这一举动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为他的形象埋下了伏笔。
二、刘邦做事比较有分寸。刘邦是一个为了大业,懂得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刘邦入关之后,听从了樊哙和张良的谏言,把秦国的财务都封存了起来,没有拿一分一毫。然后刘邦又派人去各个地方张贴上告示。秦国人民知道了之后,就非常开心,拿出自己的好酒好菜犒劳汉军,刘邦却又推辞,这样秦人就认定了刘邦是一个统治者,比较英明,所以就推崇刘邦做皇帝。
三、刘邦比较能屈能伸。和项羽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刘邦是一个能屈能伸的人物,这恰恰是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的品质。
刘邦的领导才能是会用人,刘邦的组织管理法则是:
1、初级阶段,用兄弟,心齐。
2、高级阶段,用专家,强力。
3、完胜阶段,用外协,集势。
刘邦之所以能胜,因为他是俗人,小人,贪心之人。萧何曾问过韩信,你为什么从项羽的阵营跳槽到刘邦的旗下?韩信的回是:" 项羽是神,战神。攻必克,战必胜,所以不需要人帮他。刘邦是人,俗人一枚,所以需要人帮助。"
刘邦打天下用了三批人,也就是他的组织结构升级了三次。
第一批是跟着他起义的家乡子弟兵。这些人有管家萧何,跑腿的卢绾,打杂的夏侯婴,战将周勃,樊哙,曹参。这里面除了萧何有点知识水平,其它的个个都是普通人。他们信奉一句话,跟着大哥有肉吃。这些人跟刘邦亲,但是刘邦不能单靠他们就赢得天下。因为他们的实力和水平都有限。
第二批人是空降兵,也叫第二嫡系。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能力强,属于专用人才。张良出主意,韩信攻城掠地,陈平施离间计让项羽弃用范增。第二批人的特点就是能力强。这批人的加入让刘邦的团队升级为最强战斗力。
第三批人是刘邦根据需求吸纳整合的外协人员,像彭越,英布,张耳等。刘邦最终赢得天下也是靠着诸侯之间的合纵连横。
说刘邦会用人,其实是用好了这三批人。第一批人是刘邦的泥腿子兄弟,打天下的时候职位低,封天下的时候爵位高。
刘邦善于用人表现最主要的就是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是描述领导经常用的词汇。知人,是指了解一个人。善任,是指善于给别人任务。只有知道一个人的优缺点,才能知道一个人的用处。刘邦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刘邦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是什么,下属的积极性如何调动,根据下属的性格特征长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这也是刘邦最擅长的,发挥各自的特长,做到这已经很不容易了,所以刘邦让韩信带兵,张良出谋划策,萧何保后,这才使他成为了权力的核心。
刘邦曾说过:“出谋划策来说,我不如张良;安抚天下供给军饷来说,我不如萧何;联合兵力,打胜仗来说,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人才,我能够利用他们,这是我夺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范增却没有用,这是我战胜他的原因。”
刘邦自己都说善于用人是他赢得天下的主要原因,可见他的用人之术有多么的高明。
首先:刘邦善于拉拢人才,他的许多谋士、大将都是在乡下时结交的好友。刘邦所信赖的心腹,主要是他从沛县起事时就一直追随在他左右的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审食其和王陵等人。他们与刘邦多年的关系让他们忠心于刘邦。有一次,刘邦在征战中,几次将自己的亲生孩子都扔下不管,却把从刘邦起事之日起就一直为他驾车的夏侯婴冒死救下了。
以上就是刘邦身上的领导素质的全部内容,二、识人之明,善于发挥别人的长处 刘邦起义初期,身边只有三千兵卒,和一些交好的朋友,可以说在当时的势力中是十分弱小的,想要争夺天下的机会十分渺茫。但是刘邦有一个长处就是善于发现人才,并学习他们的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