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王者荣耀

三国演义周瑜感叹的句子,周瑜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

三国演义周瑜感叹的句子?出自《三国演义》:周瑜览毕,长叹一声,唤左右取纸笔作书上吴侯。乃聚众将曰:“吾非不欲尽忠报国,奈天命已绝矣。汝等善事吴侯,共成大业。”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那么,三国演义周瑜感叹的句子?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三国演义周瑜感慨

既生瑜何生亮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以其经典名言“既生瑜何生亮”为演义党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其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他不是去讨教,而是选择了嫉妒和想方设法的与之争斗甚至陷害,这种要不得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下英年早逝。这是三国演义为了凸显出诸葛亮高大形象所虚构的一句话,历史上的周瑜心胸宽广深受孙权及文武百官乃至后世英雄的敬重与怀念。

周瑜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

既生瑜何生亮下一句是君未归孤何安,意思是希望将诸葛亮一同带到东吴来辅佐吴国主公,体现出了周瑜对诸葛亮的惺惺相惜。

周瑜说今日养伤深感人生艰难

如果你说的是三国演义上的,那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死时长叹:“既生瑜,何生亮!”。三国演义三分真,七分假。

正史上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将领,杰出的军事家。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汉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谋善断,胸襟广阔,人称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奠定三分天下基础。后图进中原,不幸早逝。

三国演义对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贬低,在此将演义与正史不同之处进行对比,以正视听。

1、 诸葛三气周瑜:周瑜气量宽宏根本不会被气死,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2 、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孙权,演义描写周瑜嫉妒诸葛亮是彻头彻尾的捏造,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周瑜。

3、 赔了夫人又折兵:历史上是孙权自己要把妹妹嫁给刘备,单纯的政治婚姻

4 、智激周瑜:纯粹捏造,周瑜是东吴最有力的主战派人士,正是听了他的劝说才有了赤壁之战。

5 、借东风:虚构,诸葛亮并未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乃周瑜等东吴将领之功。

6、 荆州问题:实乃鲁肃之计“联刘抗曹”,把荆州借给刘备让其发展以便共同对抗曹操,与诸葛亮和三气周瑜无关,并且借荆州给刘备是周瑜去世之后的事情。

周瑜意气风发的诗句

三国演义中第五十七回,周瑜”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寿三十六岁。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

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军士传说:“玄德、孔明在前山顶上饮酒取乐。”瑜大怒,咬牙切齿曰:“你道我取不得西川,吾誓取之!”正恨间,人报吴侯遣弟孙瑜到。周瑜接入。具言其事。孙瑜曰:“吾奉兄命来助都督。”遂令催军前行。行至巴丘,人报上流有刘封、关平二人领军截住水路。

周瑜愈怒。忽又报孔明遣人送书至。周瑜拆封视之。书曰:“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恋恋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闇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

周公瑾人生之艰难台词

江东之晓说对了!三国演义的不是正史!历史上的周瑜气量宽大,是不可能想三国演义那样的,古临死遗言都是遗憾不能再为吴国效力以及最后提些他死后的一些建议

以上就是三国演义周瑜感叹的句子的全部内容,演义流传很广嘛~正史中周瑜临死感叹的是“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遗表:“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