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用人之道的名言?(第一首)乱世英雄出草莽,斩蛇起义古今闻。汉秦换代民情定,刘项竞争上下分。裂土封王疑倒退,维权灭将怎同心。江山百姓都归朕,太祖从来为子孙。(第二首)漳河白浪渺悠悠,往迹如斯不复留。古道暮秋初下叶,那么,刘邦用人之道的名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项羽为什么会输?刘邦为什么会赢?易先生品项羽,自然也是以刘邦做参照。他通过对他们二人出身、性格的对比,揭示了他们失败与成功的原因。抛开历史与文化的背景不说,我认为,无非是,刘邦具备领袖特质,而项羽不具备领袖特质。
刘邦所具备的领袖特质之一,是知人善用,具有凝聚力。论个人素质,刘邦与项羽不可同日而语,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攻城则城池皆破,杀敌则敌胆尽丧。而刘邦没有想出过一个计谋,没有攻下一座城池,没有亲自指挥过一场战斗。刘邦为什么能成功呢?因为刘邦具有自知之明。他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供应军需,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将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我不如韩信。这三个都是天下最优秀的人才,却能为我所用,因此我得了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用,能不失败吗?可见,刘邦不仅有自知之明,闹陪颂而且有知人之明,了解别人的长处,善用别人的长处。项羽自认为出身高贵,能力出众,便高傲骄横,不可一世。而且,眼睛里还揉不进沙子,所以,成了孤家寡人。领袖领袖,手下没有人,又怎么能称得上领袖呢?刘邦用人之道,一在了解别人的长处,给予适合的让别人发挥;二在于信任别人,充分授权,宽容豁达,不计前嫌;三在于舍得封赏,用利益来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一,刘邦识人善用,唯才是用。他能够洞脊消察部下的长处,萧何善于管理内务、财政,就派他负责安抚百姓、运送粮饷;韩信作战英勇,深谙用兵之道,就派他带兵百万攻占各地;张良、陈平很会统筹布局,谋划战略,就采用他们的计策。刘邦本人只需把握大方向就可以了,其他的只要相信部下交给部下去做。
第二,刘邦在用人上有很强的包容性,手下的出身,强盗、贵族、无业游民、屠夫等等应有尽有,但是都能得到合理的任用。在他的手下,有不少叛将和降将,韩信原本隶属项羽阵营,陈平先前是魏王的人,都得不到任用而投靠的刘邦;雍齿曾经背叛过刘邦,但最后还被封侯了。
第三,刘邦坦诚对待下属、用人不疑、从谏如流。他与手下称兄道弟,相信和尊重他们,所以他们也都如实禀告,用心谋划和出力。鸿门宴前,张良、韩信就直接问刘邦是否能打败项羽,刘邦承认打不过。对于橘野衡几次易主、盗嫂受金的陈平,刘邦也曾怀疑过,但他直接去问了陈平,听到解释后还表示歉意。
第四,刘邦大方封赏有功之人,刺激部下的效忠热情。不管是在争夺天下时还是建立汉朝时,刘邦都不令色奖赏部下,登基后,除了萧何、彭越、韩信等人,他还封赏了与自己有过节的雍齿。
第五,作为一个谋略家,刘邦在信任之余,也有适当的防范,当然是在暗中进行的。
刘邦能知人善用,不仅自己有自知之明,而且对手下大将了若指掌,胸怀宽广,不旅孝计前嫌,这些特征很吸引指喊别人唯镇野为他效劳。
公元前202年5月,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庆祝全国统一。席间,刘邦问文武百官:“寡人为何能统一中国,而项羽为何失掉天下?”群臣回答后,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出谋划策,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管理粮饷,我不如萧何;攻城夺地,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豪杰,我能用他们,就猜裂基是我得天下的原因。而项羽手下,只有一个能人范增,他还不用,这就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
诚然,项羽是一个性格非常复杂的人,钱钟书在《管锥篇》里分析说:‘言语呕呕’与‘喑恶叱咤’,‘恭敬慈爱’与‘剽悍滑贼’,‘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妇人之仁’与‘屠坑残灭’,‘分食推饮’与‘玩印不予’,皆若相反相违,而既具在羽一人之身,有似两手分书,一喉异曲,则又莫不同条共贯,科以心理学,犁然有当。
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太史公在《项羽本纪·赞》中作了精辟的分析:“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太史公认为项羽失败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背关怀楚,即是说放弃了关中这一战略要地;其二是放逐并杀害义帝,若是他不杀义帝,借义帝之名,自兼军事统帅,归天下之心,鹿死谁手也未可知?然他先杀义帝,即为不忠,已失源谈民心,再收诸侯之地,即为不信,再失人心,三者不识人才,先走陈平,后走韩信,亚父范增也被逼走,诸将离心。
一、嗟呼,大丈夫当如是也。
刘邦见到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时说的话。虽是赞赏秦始皇,实则体现了刘邦作为下层贱民对上层社会贵族生活以及皇权的渴望,体现出刘邦追求权力的欲望。
二、贺万钱。
刘邦当时是一个小小亭长,一钱都没有的情况下,却在吕公的贺宴上喊出“贺万钱”,此种气魄非常人所有,虽是大话,但却能体现出他的与众不同。
三、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刘邦对秦地百姓说的话。刘邦抢在诸侯之前攻进咸阳,退兵霸上,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告谕众民,安抚人心,秦地百姓十分高兴,争先恐后拿着牛羊酒食欢迎刘邦。
四、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与刘邦相持不下,于是拿刘邦的爹做人质,跟刘邦说:你不投降,我就烹了你爹。刘邦说到:我与你受命怀王,是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要烹了他,请分我一杯羹。这话体现出刘邦的无赖品性,也看得出刘邦的聪明,抓住了项羽短处,将项羽逼到两难的境地。项羽此举等同于与无赖讲忠孝仁义,如同对牛弹琴。
五、虏中吾指。
项羽提出要与刘邦单挑独斗,刘邦指出项羽十条罪状,项羽大怒,让埋伏的弓弩手射中了刘邦的胸部,但刘邦却握着自己的脚说了这句话“这个贼射中我的脚了”。
以上就是刘邦用人之道的名言的全部内容,刘邦的用人之道在于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不拘一格用人才,而且能针对人才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这些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应该很有启示作用。 刘邦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拘一格的使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