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60年,秦国左庶长王龁率兵向上党进攻。赵国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山西高平),秦军不断挑战,而廉颇坚守不出。廉颇之坚守,是避战而非怯战。其意图:一是坚守待变,找准破绽,寻机退敌。秦军最大的变数可能是粮草供应问题。秦军属远征,供给运输线长,当时的路况和运输今非昔比,如果遇到持续的暴雨、洪水灾害等,秦国远征军就会断炊,失败不可避免。在坚守中,也可以寻找其他战机,出奇制胜。这是赵国的传统战法。公元前270年,秦国的中更胡伤率兵进攻赵国阏与(山西和顺县西),赵国形势很紧张,诸将都认为阏与不可救,唯赵奢指出:阏与道远险狭,将勇者胜。赵王即命令赵奢率兵解阏与之围。赵奢率兵在距离邯郸三十里处驻扎二十八日,秦军就在不远的武安西,鼓噪勒兵,声振屋瓦,但赵奢坚壁不出,以麻痹秦军斗志。然后,抓住时机,通过两天一夜的急行军,突然出现在阏与前线,迅速占领山头高地,结果,杀得秦军大败,狼狈逃归。所以说,廉颇面对强敌,战术是得当的。二是在持久战中消耗秦国,迫使秦国不攻自退。秦军长途远征,最忌持久战,长期的后勤保障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虽然秦国经济实力比较强,但旷日持久的耗费也难以承受。赵国也同样耗费国力,但赵国毕竟近在上党,比秦国能拖得起。廉颇坚守的合理性在于,秦军是军功爵催生的虎狼之师,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经验丰富,不可强攻,只可智取。
赵奢老矣,无法再与白起交战。廉颇与白起在长平之战没交手,胜负难料。李牧当时年轻,不过李牧后期之表现,绝不亚于白起。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它有力地促进了赵国骑兵部队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赵奢、廉颇、李牧等著名骑兵军事将领的出现。赵国是秦国的强硬对手,在赵国后期名将李牧一柱擎天,是维系赵国进退、存亡于一身的关键人物。李牧善于排兵布阵,是军事上的大手笔。北方的匈奴单于曾率10万骑南下攻赵,赵国将军李牧一战成名。李牧排兵布阵的方式是,车兵在前,弩兵在后,骑兵隐蔽寻机。他以1300辆战车控制住匈奴骑兵后,命令战车后的10万弩兵对其展开“屠杀”。匈奴骑兵人仰马翻,兵败如山倒。1万余赵国骑兵从后掩杀,10万匈奴兵全军覆没,单于只身逃回。秦国曾长期与戎狄较量,但胜之艰难,虽然此一时彼一时,可还是可以映衬出李牧之优秀。李牧与秦军较量也有不俗战绩。秦王政十一年,秦国趁赵国与燕国交战之际,发兵攻赵,占领上党郡和河间地区。秦王政十三年,秦军又攻占了赵国的平阳、武城,但战事惨烈。秦王政十四年,秦军出上党向赵国进攻,攻取赤丽、宜安,深入赵国后方,对赵国首都邯郸形成包围之势,在万分危急关头,名将李牧率驻守在北部边境的赵国精锐之师迅速回援抵抗,两军在宜安展开激战,结果秦军惨败,秦将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但战国末期,赵国已无法与秦国抗衡,虽有良将李牧,赵军会取得一时一地的胜利,然而赵国灭亡已不可挽回。尤其是赵王迁昏庸,宠信小人郭开,更加速了赵国的灭亡。赵王迁七年,秦王派遣王翦率兵进攻赵国,赵国使李牧率部抵御。在战争中,秦国用重金买通赵国宠臣郭开,让他实施反间计,造谣李牧要谋反,赵王听信谗言,派将接替李牧,李牧不受命,赵王派人暗中逮捕并秘密处死了李牧,赵国也因此而灭亡。
何谓战神?有高超的治军本领和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能以少击众,以弱胜强,贡献大者,方为战神。王翦和白起一样,都是以数量优势取胜,而且对手又弱,故胜利的含金量有限。我们的开国领袖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战胜强大的国民党军队,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二战期间,如果苏联元帅指挥军队战胜日本鬼子,那不算战神,而假如中国元帅指挥装备低劣、素养不足的弱旅,全凭一国之力,战胜日本,那才可以称为战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