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把西楚霸王项羽视为英雄,是被近年来的一些影视作品蒙蔽了,原因是他们没有读司马迁的《史记 • 项羽本纪》。司马迁写项羽,一开始有这个情节: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项梁和项羽一起观看皇帝巡游盛况,这个时候,项羽突然说了一句话:
彼可取而代也!
以前读到此处,豪情干云,十分敬重项羽,以为项羽有远大抱负,应向他学习,近来世事阅历增厚,渐渐体会到司马迁的用苦良心,在这个情节中,司马迁对项羽有百贬而无一褒,为什么这样说呢?
要把这个道理说清楚,世人为什么喜欢项羽而不是刘邦,还真不容易,我们打个比方,移植一个场景,在大街上一个流氓耀武扬威、欺压百姓,心智正常的人看到这个流氓,一心想为民除害,也就只有同样是流氓的人心生羡慕,一心想要取代他的位置。
要把这个道理说清楚,还真不容易,我们打个比方,移植一个场景,在大街上一个流氓耀武扬威、欺压百姓,心智正常的人看到这个流氓,一心想为民除害,也就只有同样是流氓的人心生羡慕,一心想要取代他的位置。
怎么说呢,不同的人肯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至于李清照说他是鬼雄和人杰,是处于个人情感,自己对项羽的行为进行一定的理解才觉得他是人杰和鬼雄。而对于关中的百姓和爱好和平的人来说,屠城和放火烧阿房宫确实是一个。
那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也”的秦始皇,不正是千千万万人民要推翻的暴君吗?项羽的理想是取代秦始皇,岂不是也想成为骑在人民头上作福作威的暴君吗?历史正如项羽所愿。
项羽是个英雄,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式’代表人 兵形式 兵权谋 兵朝阳 兵技巧 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羽之神勇 千古无二,虽然自刎乌江,不以成败论英雄
二千多年了,有几个人看得懂司马迁?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确确实实是个暴君,率兵打仗,正常不过,但打完仗了,这个城市占领了,项羽却还要,要杀几万、几十万人,司马迁在写《项羽本纪》时,手一定在颤抖不已,心一定在汩汩流血。
衡量一位君主是不是暴君,得看他的为人处事与所作所为,看他是如何对待他的臣民以及如何对待整个天下,要想知道项羽是不是暴君,就得了解项羽一生的行为。项羽出身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他的爷爷项燕是楚国末代上将军,在秦灭。
我们看看历史中的记载,每个字的背后有无数的冤魂在哭喊。
项梁前使项羽别攻襄城,襄城坚守不下。已拔,皆阬之。———翻译为白话文:前期项梁让项羽分路攻打襄城(今河南襄城),一开始攻不下来,等攻克后,把城里的军民全部活埋。
项梁使沛公及项羽别攻城阳,屠之。———翻译为白话文:项梁派刘邦和项羽分路攻打城阳(今山东鄄城),大规模杀戮城阳军民。
汉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翻译成白话文:刘邦率领的汉军败退了,全逃走,楚军紧追不舍,在二条河流榖、泗中,杀死汉军十多万人。
历史存在着很多遗憾,最悲壮的莫过于乌江边横剑自刎的西楚霸王了。出身名门的项羽靠着英明神武推翻了暴秦,却最终败于草根人士刘邦之手,其可悲可叹着实让人唏嘘。总有些人想当然的认为项羽打败刘邦,天下就会是另一番模样。
有一次秦朝大将章邯率领二十几万士兵投降项羽,不久这些降卒有反悔的意思,被项羽知道后,竟然全部杀了,在历史上留下如此著名的一句话:“于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余万人新安城南。”一夜之间把二十几万人全部埋了,是把人先杀死后埋,还是直接活埋,不得而知,二千多年后日本人在南京干过类似的罪行,他们用的是机关枪,差不多化了一个星期,而项羽的士兵用刀、茅、戟……用了一个晚上。那二十几万士兵的身后有父母、妻子、儿女,有朋友、同学、邻居。让人哀痛的人超越几百万,呜呼哀哉!
司马迁对项羽的审批,是让一个不知名的十三岁的男孩主持的,司马迁太了不起了,一个十三岁的孩子都能看懂的道理,项羽就看不懂吗?!有一次,项羽攻克外黄这座城市,他有些愤怒,命令外黄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在城东集中,准备全部活埋,这个关键时刻,一个小男孩,没有名字,是原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只有十三岁。《史记》中这样描写的:
项羽必败。后来三国时代的东吴被灭也从侧面说明当天下大定只剩江东的时候,江东是无法抵挡的。按河南大学王立群先生的话讲“项羽是一个非常可用之人,却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这就是项羽的悲哀。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
其中一句反问句:百姓岂有归心?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难道不曾读到吗?!历史在这里哀叹,几千年了,又有谁真正看得懂司马迁啊?!现在的中国,没有了剥削制度,没有了剥削阶级,但二千多年前一个十三岁孩子的反问句“百姓岂有归心?”让执政者能不自警吗!?
2020年5月18日东双桥寓所
他不是一个暴君,但也不是一个好君王 不过项羽有时候却很残忍,巨鹿之战,项羽坑杀了30万秦兵 他更像是一个沙场上的英雄,却不像是一个帝王 而且是那种英雄男过美人关的英雄 。